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

減重成功先排酸,酸鹼比例1:3




資料來源:薄荷減肥論壇 、華人健康網

  想要學會減重的第一課,就是先學會認清食物的酸鹹性,再來就是要先記得要保持體內酸鹼平衡,建議飲食中的酸、鹼性食品比例應以1:3為宜。

  攝取的食物不宜過酸,也不宜過鹹,否則一旦失去平衡,減重就容易失敗,甚至引發內分泌失調。


  • 酸鹼如何判定 ?



  酸性或鹼性食物,與食物本身的口味無關,而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經消化、吸收、代謝後,最終在體內生成少量礦物質殘渣或成分(因其與物質燃燒後遺留的成分相同而如此稱呼)呈酸性或鹼性來決定。因此,有學者把成酸性和成鹼性食品,又稱為「內酸食品」和「內鹼食品」,以有別於食品本身的口味,反映出它的實際意義。

  豆類和大多數的蔬菜和水果等,燃燒後留下的成分以礦物質為主,包括鉀、鈉、鈣、鎂等,在體內代謝後可變成鹼性物質,所以稱為成鹼性食品。

  其他食品,如穀物、魚、肉和內臟含硫、磷、氯等元素較多者,則屬成酸性食品。雖然硫在食品中一般以中性形式存在於含硫氨基酸(包括半胱氨酸、胱氨酸、蛋氨酸)中,但其在人體內氧化後會產生硫酸,所以這類食物一般而言是成酸性食品。

  含有適量至大量蛋白質的食品,其成酸元素遠超過成鹼元素,但牛奶和某些其他乳製品,則含有足量鈣而呈鹼性反應。全穀粒呈酸性反應,有過量磷以植酸鹽形式存在。

  大多數水果類食品,雖然在口味上呈酸味,但並不屬於成酸性食品。酸性口味是由於食物含有有機酸如蘋果酸、檸檬酸和酒石酸及其鉀鹽等,這些有機酸根在體內能完全代謝,最後機體中只留下鉀,所以是成鹼性食品。但草莓是個例外,因其含有不能氧化代謝的有機酸(苯甲酸、草酸)等,因此屬於成酸性食品。其他還有李、梅、酸蔓果等,在人體內也顯酸性,因為它們也含有人體不能代謝的有機酸,會毫無變化地進入尿液中。

  玉米和小扁豆是成酸性食品;西紅柿、柑橘類則會生成鹼性殘渣,因為它們的有機酸(枸櫞酸、抗壞血酸、草酸等)會在體內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、水和能量。某些干果(椰子、杏、栗)會產生鹼性成分;而花生、核桃等則會產生酸性成分。


  • 酸鹼平衡才健康



  鹼性食品進入人體後,與二氧化碳反應成碳酸鹽,由尿中排泄;酸性食品則在腎臟中生成銨鹽而排泄,使得我們的血液維持正常的pH值7.35。如果食用酸性食品過多,導致體內不能中和而使血液呈酸性時,將會導致血液色澤加深,血黏度和血壓升高,可能發生酸毒症。

  為了保持體內酸鹼平衡,一般建議飲食中的酸鹼性食品比例應以1︰3為宜,過酸飲食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,過鹼飲食則容易造成一些營養物質的缺乏。


  • 減重還要記得「排酸」



  有一句話說:「想減肥先排酸。」即表示排出身體酸性毒素,比較能夠維持身體健康,同時也有助於減重計劃。中醫認為酸性體質的人新陳代謝便容易生成一 些有毒的酸性廢物,久而久之堆積在體內,造成四肢水腫、排泄不順暢、口舌有黏物等,也就是中醫認為的「痰」,這一些代謝不暢通而產生的廢物,容易形成難減 的易胖體質。

  如何才能「排酸」?認清食物的酸鹹性之外,記得三餐多吃新鮮、有營養的食物。


  1. 酸性成分食品

  2. 穀物:烘玉米粉片、穀粉、通心粉、燕麥片、碎麥、米
    麵包:白面包、全麥麵包、裸麥麵包
    水果:酸蔓果、李、梅
    蔬菜:嫩玉米、干小扁豆
    堅果:巴西堅果、英國核桃、花生醬、花生
    肉類:牛、豬、羊、雞蛋、比目魚、乾酪
  3. 鹼性成分食品

  4. 水果:蘋果、生杏、杏干、香蕉、生黑莓、羅馬甜瓜、櫻桃、葡萄柚、葡萄、檸檬、酸橙、芒果、蜜桃、橄欖、橙、桃、梨、柿、菠蘿、西瓜、葡萄乾、干棗、干無花果

    蔬菜:蘆筍、青豆、甜菜、胡蘿蔔、花椰菜、芹菜、花莖甘藍、黃瓜、茄子、無頭甘藍、球莖甘藍、萵苣、蘑菇、洋蔥、豌豆、胡椒、馬鈴薯、南瓜、蕪菁甘藍、甘藷、蕪菁、水芹、番茄

    堅果:杏仁、栗、鮮椰子
    其他:牛奶、果醬、冰淇淋、美國乾酪、糖蜜
  5. 中性成分食品

  6. 植物油、茶、咖啡、白糖、糖漿、飲料、糖果、豬油、木薯澱粉、黃油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